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李强书记和深圳陈如桂市长的发言,透露出了怎样的营商环境改革风向?

上海李强书记和深圳陈如桂市长的发言,透露出了怎样的营商环境改革风向?

发布时间:2018/1/25

区域之间的竞争愈发加剧,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招商引资多寡,决定着区域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谁能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谁就能招来更多资本、引进更多企业,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亚布力雪乡事件说明,许多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仍不够重视。


改善营商环境,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或是2018年各地政府需要紧抓的头号工作。






日前,在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市长答记者会上,深圳市长陈如桂透露,深圳将推出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20条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改革或将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重点聚焦


事实上,深圳的崛起与当地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紧密相关。自2008年起,深圳市政府便利用其特有的地理和政治地位优势,出台了一系列经济鼓励政策,并在企业服务上实行大力改革,营造了当时全国最为规范的管理环境。


在2017年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深圳高居全国第三,超越上海,仅次于广州和北京。


企业的壮大需要更大的市场平台和更多的创新动能,在深圳既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又能享受规范的管理环境,适合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将总部迁至深圳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营商环境就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命脉


新时期,深圳有些过去的比较优势不再那么明显,其地位也面临许多内地新一线城市的挑战和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把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17年,深圳市市委书记王伟、市长陈如桂在多次调研中都提到要营造最佳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伊始,深圳对标国际化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即将提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这或将引领深圳未来几年的创新发展。






20条政策亮点颇多,以下几项尤其值得关注。


●  突出深港金融合作。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15%,总资产大概在13万亿元左右,在北京、上海之后,排全国第三,但与国际国内一流的金融中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为了发展金融业,深圳将主动与香港在金融人才、金融规则、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接,突出深港两地合作与金融开放。


●  继续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深圳历来非常注重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这次出台的政策,将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新举措,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努力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


●  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全国“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深圳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经济数据的背后是高端人才的支撑,深圳在人才安家落户、科技研发、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现实需求上将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针对海外人才,深圳将加推包括解决海外人才多次往返签证、通关便利和工作便利等诸多便利政策,并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在医疗、教育、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市民待遇。


●  实施智慧政务工程。深圳将重构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


根据规划,深圳将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供应等方面,实现网上通办,办事流程将进一步简化,政务环境更加透明。


其他内容还包括制定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办法、搭建全市统一的征信平台等,从多角度优化深圳营商环境。






而就在十多天前,园区在线曾经报道过,新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专门就优化营商环境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会上,李强直言: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李强在浙江和江苏任职期间,便把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李强曾在各种场合数次把机关干部比作“店小二”,强调机关干部要像店员接待客人那样服务好企业和基层,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浙江,李强要求政府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软环境。在他调任江苏前,浙江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构想。


在江苏,李强深化了打造营商环境的理念。在李强看来,任何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当好园丁,培育“土壤”


这次在上海,李强要求:上海政策公开透明、办事规范,法治环境总体水平较好,这些已有强项要更强更优;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要做全面梳理,尽快提升补齐;再围绕效率优先、创新优先等,打造上海营商环境不可替代的新亮点、新标识


政府层面上,李强认为,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帮助政府改进不足,提高效率。(深圳的福田区创建了满意度指数和营商指数模型,政府和企业可实时了解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上,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该管的要管得更科学、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服务要更精准、更贴心,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各级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带头抓改革、促改革,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在这两天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再次“敲黑板”,重点强调上海的营商环境,应勇认为,对标全球顶尖城市,上海在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不够,配置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城市功能在全球范围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不够,依然要学习先进城市多元的文化包容性、科技文化产业的实力、国际化的程度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在于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园区建设、交通、物流、城市信息化水平等,软环境则包括思想观念、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公共服务等等......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从城市营商环境来看,广州、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营商环境优势明显,这些地区经济活跃,投资创业需求旺盛,社会对开办企业便利化要求更高,对开办企业领域的便利化程度等服务方面要求更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长盛不衰的营商环境成就了这些城市的繁荣


结合李强书记和陈如桂市长的发言,可以看出,营商环境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为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营商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实在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能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净化政治环境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也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基础。


2、为企业创造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吸引力就大,不仅能吸纳外地的资源,也能留住本地的资源,可以说,优美的城市环境既是“城市名片”,更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3、着力为企业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基础,难以形成吸引资本、人才等发展要素积聚的“洼地效应”。所以要抓住“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做好审批“减法”和服务“加法”,持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做大市场蛋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深圳、上海这些领先的一线城市已经开始了“第二轮”营商环境改革,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也把营商环境放在了“头条”位置,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