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委书记亲自到深圳“打广告”,青岛为何要“学深圳、赶深圳”?

市委书记亲自到深圳“打广告”,青岛为何要“学深圳、赶深圳”?

发布时间:2019/4/3

近日,任职2月余的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在深圳考察学习,出席了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并发表演讲,并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




无冕之王”到主政一方



官方履历显示,王清宪于1963年7月生于河北永年,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步入仕途之前,王清宪曾有21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做过记者、待过报社、当过总编辑,并曾在四家报社任职。在此期间,王清宪先后获得了哲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三个“学历头衔”


2004年,在获得经济学博士一年后,王清宪离开媒体步入仕途,转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此后7年,王清宪先后出任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等职,实现了由高级记者向政界领导干部的转变。


2011年1月,王清宪前往山西晋城市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4月去代转正,正式出任山西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两年后又调任山西省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2016年5月调任吕梁市委书记,同年11月晋升为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跨入省部级干部序列。此时,距他37岁出任中国信息报社总编辑位列正局已经过去了16年。


在山西官场流传一句话:在运城,要和人战斗;在吕梁,要和钱战斗,在方式塌方式腐败的地区,王清宪能够独善其身,足见其能力


在晋城,王清宪主持制定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三个方案”,理清了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被“哈佛中国论坛”邀请,在演讲中,王清宪阐述了中国城镇化的逻辑与运城的实践,他认为:


工业园区不只是机器与生产的集聚,还是人和消费的集聚。因此,我们在新一轮的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同步设计建设了围绕园区服务的居住社区,并且,完善社区在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使之具有较完备的城镇化的功能,从而使工业园区成为城市未来的新片区。这便是“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的内涵。


在煤炭资源相对匮乏的运城,王清宪大力投资创业,他利用市政协“运城之友”联谊活动平台,向运城在外企业家寄送招商项目书,邀请他们回乡参观考察,寻找合作领域;推动“游子归来,万众创业”活动,吸引运城籍的人才回乡创业。


在主政6个月的吕梁,王清宪带领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还首次引进了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全市的产业进行高端编制,把吕梁的资源放到全球去配置。此外,云计算项目在吕梁也成为投资热点,华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进驻吕梁。 


2017年11月,王清宪从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转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6个月后转任山东省委秘书长;今年1月底再履新,出任青岛市委书记。




学深圳、赶深圳



在演讲中,王清宪自述到青岛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如何发挥青岛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立体、综合、全方位地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在讲话中,王清宪给出了答案:“学深圳、赶深圳”,这一表述在演讲中出现了5次


事实上,对王清宪本人而言,与深圳合作已经是“驾轻就熟”,他在山西任职时就曾多次与深圳“紧密接触”。


2011年,时任晋城市长的王清宪先后四次带队到深圳考察,并专程会见了祖籍晋城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2013年,王清宪任运城市长,在当时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前往深圳、东莞和惠州考察;2016年,王清宪任吕梁市委书记,亲赴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有了前面的积累,再提“学深圳、赶深圳”,王清宪显然是有了自己的“版图”。


来到青岛后1多个月,3月5日,王清宪在青岛市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给200多名学员上了一堂党课。在这堂3个多小时的党课上,王清宪将青岛的内涵解读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同时表示,青岛要“学深圳、赶深圳”找准差距,列出清单


3月23日,在青岛党政考察团到来两天前,王清宪就提前来到深圳,到访富士康工业园区,再次回见郭台铭,就总体发展规划和加强多领域合作进行了探讨和磋商。

25日,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正式开展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




为啥要学深圳?



坦率的讲,目前青岛和深圳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两者同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但深圳却在只有青岛1/6面积的土地上,创造了两倍于青岛的GDP,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上,深圳更是数倍于青岛。此外,深圳的发展境界、发展质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等,也都远非青岛可比。


既然这样,青岛为什么不学距离更近、地缘更相近的北京和天津,而是要舍近求远去学深圳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便会发现,青岛与深圳的发展路径非常相似。青岛与深圳,一个身处黄海之滨,一个位于南海之畔。同40年前的深圳一样,青岛在百年前也是一个小渔村,并一度先后沦为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但也就在这个阶段,德国处于政治的和军事需要,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投入了巨资,直接为青岛经济日后数十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吃饱、穿暖、用好,而这些需求所对应的产业就集中在食品、纺织、家电制造等轻工行业。青岛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口号,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等一大批轻工业企业迅速成为了带动青岛高速发展的引擎,以轻工业为主的“五朵金花”也成为青岛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然而,由于新兴产业缺失,新企业成长乏力,“五朵金花”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青岛都难再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制造业新星,青岛也在随后发展中逐渐被深圳等城市超越甚至拉开差距。


反观深圳,虽然起步相比青岛较晚,但却抓住了经济高增长的潮头。在深圳的二产制造业中,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制造占比超过了60%;在三产服务业中,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独占鳌头。如今,深圳已聚集中国电子信息前10强的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高居全球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20457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3.07%,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创新之都”、“中国硅谷”。




和深圳学什么?



在王清宪看来,创新力量向深圳聚集的关键,就在于深圳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了资本与人才的互动。深圳发展的根本经验,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认识市场、尊重市场、利用市场,始终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不停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讲话中,王清宪表示,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制造业规模再大,没有科技引领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我们集聚了创业风险投资,高端人才就会跟着来,有了人才和资本的互动,加之宜居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转化能力以及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青岛科技创新引领的能力自然就会提升起来。


第二点要学习的是深圳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合作模式王清宪在讲话中提出,青岛要充分发挥深圳企业整合世界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由深圳的企业给青岛设计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管委会+公司”的模式,园区内的事务,由公司来运营,管委会负责对园区服务。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青岛在探索一个新模式:分别成立行业协会,邀请他们参加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给他们专门设置发文“户头”,让他们及时看到有关政策文件,由此实现企业家的声音能够直达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真正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第三是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王清宪表示,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这里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


为了进一步表明青岛对企业家的诚意,王清宪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青岛是我在地方工作的第四个城市。我先后在四个市做过市长或书记,对企业和企业家有真切的体悟和深切的理解。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人民日报经济部当记者,深入调查采访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也曾经对深圳、上海、海南上市公司转换经营机制作过调查研究,我撰写的上万字的上市公司转换经营机制调查报告《股份制,我们要坚定地试下去!》,发表在1993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在当时引发经济界较高的关注,对坚定地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起到过一定的舆论推动作用。我任山西运城市长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指导推动海鑫钢铁集团破产重组,使一个濒临破产、产能500万吨的钢铁企业重生再造,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200亿、利税超过30亿的新生企业。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我读得懂企业,读得懂企业家。


事实上,通过本次推介会,青岛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推介会上各区市、经济功能区与当地企业对接洽谈达成拟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额逾1200亿元,现场签署3个战略合作备忘录和24个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额9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