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从10到1——创业蜂房探索出孵化的三条准则

从10到1——创业蜂房探索出孵化的三条准则

发布时间:2016/7/13

孵化器不只是给创业者一个空间做事业,更重要的是空间内的生态能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资源,从浙大网新科技园到创业蜂房,浙江省创客服务协会副会长、浙大网新集团副总裁、杭州创业蜂房创始人——黎恒博士总结了他们的孵化准则。

从10到1―用10年专注1件事

2006年,黎恒博士来到美国硅谷,当即被硅谷以利益机制捆绑,协同支持有创新精神的人士,为他们提供持续免费的专业服务,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的创业生态所吸引。他发现国内的产业园区忽视了有创新精神但缺乏资金资源的有志青年。于是,在2012年12月,黎恒博士在浙大网新科技园内创办创业蜂房。

3000平米的规模,2015年完成21个项目的孵化,目前在孵27个项目,其中,快的打车就是从创业蜂房孵化出来的项目。十年时间,这家杭州市首批国家级孵化器,只做一件事,打造创业生态。

孵化的三条准则

“创业蜂房的定位是要做成创业资源的连接器。”黎恒博士介绍道。

1 、以“群聚效应”聚合项目在空间内一起成长,相互影响。比如在创业蜂房有一个名片交换墙,团队之间可以把资源进行共享。

2 、成本是早期创业者最关注的。创业蜂房通过对园区物业简单改造,使用成色较新的二手办公家具,切断中央空调,改在隔间内安装壁挂空调并采取电表独立走表的方式,既保证团队拎包入驻,又降低孵化器成本。

虽然园区在支付宝大楼隔壁,但孵化器会以持股孵化、获取跟投权的方式,使优秀创业者可以“零成本创业”。通过3个月的观察期,对没有达到预期的项目进行淘汰。

3 、精细孵化。是创业蜂房孵化准则,也是目前最重头的探索目标。

黎恒博士和他的团队参考了以色列的孵化模式,一个人对3至5个项目,尽可能参与到项目每一个核心环节,包括合伙人选定、资本对接、产品研发等过程,在关键环节为项目提供帮助。



创业蜂房名片墙


以上三条孵化准则,还只是创业蜂房生态的一部分。在创业蜂房所在的浙大网新科技园,孵化器与园区本身也是一环生态。

例如在产业园内有一个阿里系技术团队——“BAT”,主要从事帮助项目提供APP的研发、产品技术指导等技术方面的服务,这项服务又可以为孵化器提供技术指导。



创业课堂


最近,原先在创业蜂房孵化的“云牙医疗”已经毕业正式加入浙大创新科技园。园区引入资源服务孵化器到项目孵化成长反哺产业园,黎恒博士和他的团队所打造的创业生态正在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