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黎恒:科技园是城市的一扇窗
发布时间:2015/5/7
相较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产业地产更需“精雕细琢”,其实际操刀者须熟悉城市产业发展脉络,做“空间的服务商,时间的合伙人”——即提供定制化空间产品和综合配套服务,并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间段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
近日,浙大网新集团副总裁、网新睿研创始人黎恒博士接受浙江日报专访,介绍了其团队在产业地产运作方面的独特理念及模式,并对创业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浙报记者问:浙大网新作为浙江甚至全国产业地产的先行者,对产业地产有何独特看法,秉持怎样的开发理念?
黎恒博士:科技园区是城市的一扇窗口,里面集聚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本、科技、信息等多元要素,是城市和产业的连接器。网新凭借十多年的园区经验,逐步形成了网新在科技园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这就使得浙大网新园区被复制的难度较大。
此外,园区开发必须将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两者结合起来。目前浙大网新已成功开发运营10多个项目,其中最为典型的园区是浙大网新软件园、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等,其中慈溪•智慧谷项目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主要打造工业设计、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助力慈溪转型升级所需的新业态。
浙报记者问:浙大网新目前已成功开发运营10多个项目,能否介绍浙大网新的开发模式和成功经验?
黎恒博士:我们上一轮的产业地产发展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相伴而生的。传统房地产以开发为导向,即拿地、盖楼、快速销售或部分持有物业,主要还是从地和房的角度来运作。这种模式到现在就走不通了,浙大网新自2012年开始便做调整,采用以运营为导向的产业驱动型模式。
目前浙大网新在进入城市时主要采用轻资产模式,如去年四月份签约的义乌科技创业园,就是将园区运营整体托管给我们。运营商必须对义乌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规划布局、投资环境等有深刻的了解,结合杭州与义乌的城市连接、义乌国际商贸资源等具体因素,这样既把握义乌优势,又引入外部动力,才能对很多高科技项目进行精准嫁接。
浙报记者问:浙大网新在产业地产配套及企业服务方面有何特色?
黎恒博士:浙大网新在建设园区时,始终遵循配套先行的理念来引入大量人流,在互联网上就称为流量。如我们的食堂都是遵循免费的模式;园区内有很好的弹性政策,对好的项目团队给予下调租金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园区。
另外,我们特别重视打造园区运营服务体系,每个园区都将为入园企业提供贴心的运营服务,如项目申报、政策及技术创新咨询、成果转化支持、资本对接平台搭建等。
我们在每个园区内几乎都会放置科技企业孵化器,如我们的“创业蜂房”运作模式,致力于打造一条完整的创业生态产业链:创业者可以在这里租到低于市场价的办公室,好的创业项目能快速得到资本对接机会。像快的打车就是在我们这幢楼里孵化出去的。2013年3月左右,快的打车15人开发团队进驻孵化园,在这里孵化了一年的时间,我们给予了很多帮助,离开的时候,整个项目估值近20亿美元。